找到相关内容488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止观-如来禅

    止观法门,谁能生起,谁能显化,谁能修行,唯具大乘菩萨能生起,唯修大乘行门能起行。大乘法要者,即吾人本有一念心中是。故大乘止观所显,即吾人自性清净性,亦即吾人“现前一念介尔之,绝诸对待, 无内无外...运载为义,现前一念之,妙用无穷,则自利利人,永无休息,是名菩萨乘,至平等,亦名佛乘。而一切功果圆满之过程,仍赖止观之功。[14]  “上明一心三止三观之义。下明次第修止观之方。若修止者,住于静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860564.html
  • 马祖与《楞伽经》·《二入四行論》

    所见诸境唯所见心”(T9·369c)。更重要的是,《金刚三昧经》的此文位于宣说理入·行入之二入的处所之前。   菩萨不生境,境不生心。何以故。所见诸境唯所见心。……不幻化则无所见。菩萨内无众生,三性空寂。则无己众,亦无他众。乃至二入,亦不生心。得如是利,则无三界。大力菩萨言,云何二入不生于本不生云何有入。佛言,二入者,...

    石井公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5161407.html
  • 《道行般若波罗蜜经》在中国的传译

    :无所得。   因般若不可得,所以菩萨对万法也就无所着,并且解释了无所着的原因:   舍利弗问须菩提:何因菩萨无所着?须菩提言:无所生,尔故无所着。   般若波罗蜜无所有,若人于中有所求,谓有所有...思想,本无是真如有意思,本无亦无,不可知,这对六家七宗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。第六对它的影响也做了分析,道安及支遁、僧肇有影响,对无宗也有影响, 对王洽、殷浩等士大夫也有影响。   般若部经典是最早传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061918.html
  • 华严思想的现代意义

    报身,成为因位修行的前提(10)。而此序分,特别是〈卢舍那佛品〉是说明毘卢遮那佛的重要根据,成为本论研究的核心之一——以毘卢遮那佛为信仰的对象。  另一方面,因位的修行,一般为发之后而修的菩萨行。其...毘卢遮那佛。  接著,看看〈卢舍那佛品第二〉,本品的佛是毘卢遮那佛。其中最能显示出〈卢遮那佛品〉的特质部分,其内容如下。  尔时,世尊知诸菩萨之所念,即于面门及一一齿间,各放佛世界尘数光明,一一光明照...

    邓舜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1362536.html
  • 从“寺庙”到“教团”——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构想及其制度实践

    佛教的倡导和实践。人间佛教经由太虚大师的“人生佛教”演变而来,来自于大乘佛教的菩萨菩萨行,针对传统佛教的弊端,提出由治死而治生,由出世而参与社会,倡导佛法在人间,在人间现实...ldquo;治生”,进而以人世的态度修行。从而开出人间佛教的建设思路,第一,从三民主义文化出发,佛教当连接以大乘十信位的菩萨行,而建设由人而菩萨而佛教的人生佛教。在这里指出了建设的方向为人生佛教...

    李向平 马兆珍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4463016.html
  • 从中国佛教看中国文化的走向

    ,被流放朱崖。当时,以“忠义”释“菩萨”的教义,曾成为导引佛学思潮的指南;输入“天下国家”和“忠君忧时”的观念,则使中国佛教蕴涵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得以相当的展示。  四  佛教之进人中国并融合为...诸佛,纷纷涌现出来;所谓“菩萨”的数量’,多到更加不可统计,由此形成的大乘佛教信仰体系,可以容收亿万天龙鬼神、精灵妖魔为它的护法和皈依者。因此,它可以很自然地融会中国传统的多神信仰—而不致产生宗教歧视和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064122.html
  • “星云模式”的人间佛教(四之三)[1]

    发菩提心文》说:“金刚非坚,愿力最坚:虚空非大,/心王最大。”又说:“人道要门,发为首;修行急务,立愿居先。愿立则众生可度,/发则佛道堪成。”佛教里三世诸佛都是靠著愿力而成就佛道,即使菩萨也要发愿...取经的大愿;以及监真大师的“为大事也,何惜生命”,终于将佛法弘傅于日本:乃至近代慈航法师的“我今发,不为自求,人天福报,声闻缘觉,乃至权乘,诸位菩萨,唯依最上乘,发菩提,愿与法界众生,一时同得...

    满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3264766.html
  •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(3)

    功德,尽欲得其,不可断不可破,如金刚山,是名大……复次称赞好法名为萨,好法体相名为埵,菩萨自利利他故,度一切众生,知一切法实性故,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,为一切贤圣之所称赞故,是名为菩提萨埵。」又说:「有大誓,不可动,精进不退,以是三事名为菩提萨埵。」(大正二十五.页八十六上)《大智度论》卷五十二说:「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,行是诸法,故名菩萨。」(大正二十五.页四三二上)综合上来所举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164809.html
  •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(3)

    )吽(次伏)拶(钩引)(进力钩召众罪入掌)  《勾罪经》云:自身观自在菩萨月轮上,想白色(口+纥)哩字,放出火光如勾,人彼身中,口诵密言,勾摄一切有情并自身三恶趣业,其罪黑色,犹如烟雾,而合人我掌中...忏悔罪障,即无始根本无明亦从此截断矣。故曰智者能知罪性空,坦然不怖于生死,如是始名真忏及与理忏也。念真言时,自身观自在菩萨,应想二屈指上并月上有白色(口+纥)哩字,放光人彼法界有情身中,如日烁露之状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565316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2)

    ,善付嘱诸菩萨。”尊者悲心切切,为现前大众及以未来众生,欲令“善念”、“付嘱”之法,大明于世。由是尊者请问世尊:“善男子、善女人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?云何应住?云何降伏其?”(就此看似应为二问,...无法”直显般若本体。  我佛世尊,为令行人树立佛法正知正见,返邪归正,转恶为善,行八正道;进而发菩提,广修六度,行菩萨道,上求下化;乃至到达返染成净,转识成智,与十方三世如来同一“大圆镜智”故。世尊在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265508.html